
为何苹果要在 AI 赛道上 “反向操作”?藏在 Veritas 背后的,是苹果对 AI 的独特执念,更是一场关于用户需求与企业原则的激烈博弈。
一、Veritas:不是 “AppleGPT”,只是 Siri 的 “秘密陪练”
若单看功能,Veritas 完全符合用户对 “AppleGPT” 的想象:它拥有对话框交互界面,支持连续对话与历史记录回溯,甚至比 ChatGPT 多了 “应用内操作” 能力 —— 比如用户下达 “调整照片亮度并保存”“查找上周的备忘录” 等指令时,它能直接联动系统功能完成任务,而无需跳转其他应用。

这并非苹果首次 “内部试练” AI。早在 2023 年,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 “Ajax” 就已在内部流通,主要用于协助设计师、产品经理快速生成原型方案。但这款工具的生命周期极短,在内部传播不久后就被紧急叫停,访问权限收归少数高管,苹果甚至严令 “禁止将 Ajax 的输出用于任何面向消费者的功能”。
从 Ajax 到 Veritas,苹果的对话式 AI 技术一直在迭代,却始终止步于 “内部工具”。正如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在今年 WWDC 上的明确表态:“打造聊天机器人,从来不是,也不会是苹果的目标。” 在苹果眼中,这些能 “陪人聊天” 的 AI,更像是行业跟风的产物,而非真正有价值的用户体验 —— 哪怕全球数亿用户正通过 ChatGPT 解决学习、工作、创作中的实际问题。

▲ 《华盛顿邮报》对苹果高管专访,提到了不做聊天机器人的坚决态度
二、苹果的 “红线”:为什么坚决不做聊天机器人?
苹果对聊天机器人的排斥,并非单纯的技术考量,而是深植于其企业基因的 “风险规避” 与 “生态执念”。首先是对 “可靠性” 的极致苛求。生成式 AI 的 “幻觉问题”(即输出虚假信息)至今无法彻底解决,哪怕是 OpenAI、Google 等头部企业,也只能通过迭代模型降低风险。但苹果从不会将 “不完美” 的产品推向市场 —— 此前有消息称,AI 版 Siri 的早期测试准确率仅为 66%,这个数据让苹果果断推迟了发布计划。在苹果看来,聊天机器人若出现 “胡言乱语”,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更会损害其多年积累的 “可靠” 口碑,这种风险远大于 “跟风推出 AI 产品” 的收益。
其次是对 “生态角色” 的坚守。Federighi 曾用一个比喻解释苹果的选择:“互联网时代,没人会问苹果为什么不做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 ——App Store 的成功证明,苹果更适合做‘服务载体’,而非‘服务生产者’。” 在 AI 时代,苹果的定位依然清晰:它不想成为 ChatGPT 那样的 “内容生成者”,而想做 “AI 体验的规则制定者”。
这种定位背后,是苹果对 “封闭生态” 的绝对掌控欲。如今主流的聊天机器人多为跨平台应用,若苹果推出独立的 “AppleGPT”,相当于将用户的 AI 使用场景拱手让给第三方;


三、折中方案:苹果要做 “AI 平台”,而非 “AI 产品”
用户需要聊天机器人,苹果不愿做聊天机器人,这场矛盾的解法,藏在苹果最新的布局里 —— 据彭博社爆料,苹果已组建名为 “答案、知识和信息”(AKI)的专项团队,计划打造一款类似 Perplexity 的 “AI 答案引擎”,并将其深度集成进 Siri。

这种 “只聚合、不创造” 的模式,恰好规避了苹果最担心的 “幻觉风险”,也符合其 “实用主义 AI” 的一贯思路。更关键的是,AKI 并非孤立功能 —— 它将与 AI 版 Siri 协同开发,预计明年春季一同上线,届时 Siri 将同时具备 “语音指令执行” 与 “智能信息检索” 能力,从 “语音助手” 升级为 “综合 AI 入口”。
但苹果的野心不止于此。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 AI 通用接口 “MCP”,这个接口的核心作用,是让 Siri 能 “接入任何第三方 AI 模型”。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可能在 Siri 中切换不同的 AI 模型:想写文案时,调用 ChatGPT 的创作能力;想查专业资料时,切换到 Google Gemini 的学术检索功能;想处理本地照片时,用苹果自研的 AI 模型 ——Siri 不再是 “单一的 AI 产品”,而是成为 “连接所有 AI 能力的平台”。

四、结语:苹果的 AI,终究是 “用户需求” 与 “企业原则” 的平衡术
Veritas 的曝光,让外界看到了苹果在 AI 领域的 “两面性”:一方面,它拥有开发顶尖对话式 AI 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因原则、风险、生态等因素,不愿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用户可见的产品。从短期来看,苹果的 “平台化” 策略或许是最优解 —— 通过 Siri 连接 AKI、第三方 AI 模型,既能满足用户对 AI 的核心需求,又能避免 “做聊天机器人” 带来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随着 AI 逐渐成为用户的 “基础需求”,若苹果始终不推出自有品牌的对话式 AI,可能会逐渐失去对用户 AI 体验的主导权。
毕竟,用户需要的从来不是 “苹果式的 AI”,而是 “能解决自己问题的 AI”。无论是 ChatGPT 的创造性,还是 AKI 的检索能力,最终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好用、是否实用。苹果的 AI 布局能否成功,或许不在于它是否推出 “AppleGPT”,而在于它能否在 “坚守原则” 与 “满足用户” 之间,找到那个最精准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