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停摆危机:从 “政治闹剧” 到 “人事地震”,这次真的不一样
美国联邦政府的 “停摆”,本质是国会未能在新财年开始前(10 月 1 日)通过财政拨款法案,导致政府资金链断裂。按照常规流程,国会需在每个财年前通过各部门的 “常规拨款法案”;若常规法案难产,两党通常会通过 “临时拨款法案”,以上一财年支出水平为政府 “续命”,为谈判争取时间。但今年,就连 “临时方案” 都成了两党博弈的 “死结”。
1. 两党博弈陷入死循环,临时法案两次碰壁
9 月 19 日,这场博弈迎来第一个关键节点: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共和党主导的临时拨款法案,计划将政府运转资金延长至 11 月下旬。然而,这份法案当天就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遭遇 “滑铁卢”—— 民主党明确反对其 “忽视医保优先事项”,要求必须在方案中加入延长《平价医疗法案》补贴、恢复被削减的医疗补助资金等条款;共和党则坚持 “先过临时方案,后续再谈细节”,拒绝在关键诉求上让步。随后,民主党提出的替代法案同样在参议院夭折。双方互不相让,将财政谈判拖入 “谁也不让步” 的僵局,直到 9 月最后几天仍无实质性进展。这种 “双方案否决” 的局面,打破了以往两党 “最后一刻妥协” 的惯例,让停摆风险大幅升级。
2. 特朗普的 “拖延战术” 与白宫的 “裁员警告”
作为关键角色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危机初期的态度更显消极。9 月 26 日,他直接离开华盛顿,将周末时间多用于高尔夫活动,甚至在登机前放话:“民主党人疯了,如果不得不关门,那就关吧 —— 但责任在他们。” 直到 9 月 28 日,距离停摆仅剩 2 天,他才表态愿在白宫与国会四位高层领导人会面谈判。而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的提前预警,更让此次危机蒙上一层阴影。OMB 明确表示,若政府真的停摆,将对联邦部门实施 “大裁员”—— 这与以往停摆中 “雇员停薪休假、事后补发工资” 的模式截然不同,意味着数十万联邦雇员可能面临 “失业风险”,堪称美国政府停摆史上首次 “人事地震”。
3. 停摆后果:从雇员生计到经济数据的连锁反应
按照目前态势,即便两党最终达成妥协,“数日停摆” 也已几成定局。其直接影响将迅速蔓延:- 雇员生计受冲击:数十万联邦雇员将面临 “无薪” 甚至 “失业” 困境,涵盖国土安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关键领域,可能导致机场安检效率下降、社会福利申请停滞等问题;
- 经济数据延迟发布:原定于 10 月 3 日公布的 9 月就业报告、10 月 15 日公布的通胀报告等关键经济数据将被迫推迟。这些数据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市场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延迟发布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 历史教训在前:美国历史上已发生过 20 多次政府停摆,最长一次是 2019 年特朗普任期内的 35 天停摆,导致 34 万雇员被迫休假,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那次停摆造成了约 11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此次若叠加 “裁员”,损失或将进一步扩大。
二、债务危机:37 万亿窟窿提前 5 年到来,美元地位受质疑
如果说政府停摆是 “短期阵痛”,那么美国日益膨胀的债务规模,就是悬在经济头顶的 “长期炸弹”。就在停摆危机发酵的同时,美国财政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9 日,联邦政府债务已突破 37.46 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 这一数字比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预测的 “2030 年后突破 37 万亿”,整整提前了 5 年。

△图源:美国财政部官网截图
1. 债务增长速度:每分钟 “烧钱” 350 万
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主席迈克尔・彼得森用一组数据揭示了债务增长的惊人速度:“如今美国国债每分钟增加 350 万美元,每小时增加 2.129 亿美元,每天增加 51 亿美元。” 若按人口计算,每个美国人的 “人均负债” 已达 10.8 万美元。更严峻的是,债务规模还在加速扩张。2025 年 1 月,美国债务上限刚上调至 36.1 万亿美元;7 月《“大而美” 税收与支出法案》通过后,债务上限进一步提升至 41.1 万亿美元。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JEC)预测,按照当前日均增长速度,美债总额将在 173 天内再增 1 万亿美元,距离 41.1 万亿的上限越来越近。
2. 债务高企的三大隐患:利息压顶、政策受限、美元动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指出,美国的高债务已显现出多重不可持续的信号:- 利息负担挤压公共支出:随着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府债务的利息支出大幅增加,2024 财年美国联邦政府利息支出已超过国防预算,未来可能进一步挤压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投入空间;
- 反周期政策 “失能”:高债务让政府在经济衰退时 “束手束脚”—— 以往经济下行时,政府可通过扩大支出、减税等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但如今债务压力下,这类政策的空间被严重压缩,可能加剧经济波动;
- 美元储备地位受挑战:国际市场对美债安全性的信心是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核心支撑。若债务持续高企、违约风险上升,各国央行可能加速减持美债、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进而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
三、未来悬念:十月能否 “惊险过关”?
从历史来看,美国国会多次在 “最后一刻” 通过法案,避免政府停摆或债务违约。但此次危机的特殊性在于:两党在医保、支出等议题上的分歧已深入核心,特朗普的 “强硬姿态” 与白宫的 “裁员警告” 又增加了谈判难度,叠加 37 万亿债务的长期压力,“惊险过关” 的概率正在降低。若政府最终停摆,短期内将影响美国民生与市场信心;长期来看,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则可能让美国经济陷入 “高负债 — 低增长 — 信心下滑” 的恶性循环。对于全球而言,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其政府停摆与债务风险的外溢效应,也将给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稳定带来不确定性。
十月的华盛顿,这场 “政治博弈 + 经济考验” 的双重危机,正等待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