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发酵:两大核心要求引热议,真实性待考
此次引发广泛讨论的传闻,核心指向监管对券商佣金竞争的两大规范方向,且与 2025 年证监会强调的行业规范基调高度契合:其一,明确禁止 “万 1 免 5” 服务。按照现行监管规则,A 股及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每笔佣金若不足 5 元需按 5 元收取,“免 5” 操作本身已与现有规定相悖,此次传闻将其列为禁止项,直指行业内部分券商的违规竞争手段;其二,严禁以 “零佣金” 或 “低于成本价” 招揽客户。这一要求的核心目的,是推动长期处于 “地板价” 的行业佣金率回归合理区间,遏制无序竞争对行业生态的侵蚀。不过,这则传闻的真实性尚未得到权威确认。记者通过多渠道向券商及监管相关方求证发现,多家券商均表示 “暂未收到监管部门的正式通知”,当前佣金定价仍遵循原有规则。某中型券商相关负责人直言:“监管层面若有此类重大调整,必然会通过正式文件或会议传达,不会以传闻形式扩散,目前市场传言更多是行业情绪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未收到官方通知,券商行业对 “反内卷” 的态度却高度一致。多数券商表态 “支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认为长期持续的佣金价格战已严重挤压利润空间,甚至影响投研、服务等核心业务的资源投入,亟需通过规范引导走出 “低价怪圈”。
传闻背后:佣金 “内卷” 愈演愈烈,中小券商承压最甚
传闻之所以能迅速刷屏,本质是券商行业佣金 “内卷” 加剧的真实写照。随着市场对牛市的预期逐渐升温,“抢客户、扩份额” 成为行业共识,而 “降佣金” 则成了最直接也最 “无技术含量” 的竞争手段。头部券商已感受到明显压力。某头部券商财富管理部门负责人透露,近期收到的客户调佣申请数量同比增长超 30%,部分客户直接以 “其他券商给万 0.8 免 5” 为由要求降佣,甚至有调佣诉求逼近 “零佣金”,“如果不同意降佣,客户就会选择转户,我们只能在‘保客户’和‘保利润’之间艰难平衡。”
相比之下,中小型券商的处境更为艰难。由于体量有限,中小券商在运营成本控制、服务覆盖范围上难以与头部券商抗衡,若盲目跟进降佣,不仅无法覆盖人力、系统等基础成本,还可能陷入 “降佣即亏损” 的绝境。某小型券商财富业务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没有能力跟降佣,只能被动观望,甚至不得不放弃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散户客户,这对本就弱势的中小券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投资者误区:“低佣福利” 难落地,小笔交易成本反升高
在佣金 “内卷” 中,不少投资者误以为能享受到 “低价红利”,但实际情况却与预期存在差距 —— 对于小资产量投资者或高频小笔交易者而言,“低佣金” 往往是 “名义优惠”,实际交易成本反而更高。问题的核心在于 “单笔佣金最低 5 元” 的行业规则。根据证监会要求及行业惯例,无论投资者与券商协商的佣金费率多低(如万 1、万 0.85),只要单笔交易计算出的佣金不足 5 元,仍需按 5 元足额收取。这意味着,“低佣金” 只有在大额交易中才能真正落地,小笔交易反而会因 “最低 5 元” 规则被动抬高实际费率。
以常见的 “万 1 佣金” 为例:若投资者单笔交易金额达到 5 万元,佣金计算为 5 元(50000×0.01%),刚好满足最低标准,此时才能享受到 “万 1” 的优惠;若单笔交易金额为 1 万元,按万 1 计算佣金应为 1 元,却需实收 5 元,实际费率瞬间升至万 5,是名义费率的 5 倍;若因分散投资需求,将 1 万元分 5 次各买 2000 元,每次交易均需支付 5 元佣金,总佣金成本达 25 元,较单笔交易成本飙升 4 倍以上。
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投资者执着于 “佣金免五”—— 其核心诉求是规避 “最低 5 元” 规则,尤其是高频交易或小资产量投资者,这一规则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实际交易成本。但从监管层面看,“免 5” 本身属于违规操作,即便部分券商私下提供,也存在随时被规范的风险,投资者看似享受到的 “优惠” 实则并不稳定。
破局关键:告别 “唯佣金论”,转向服务驱动型竞争
无论佣金反内卷传闻是否属实,行业对 “破局” 的需求已十分迫切。业内分析普遍认为,券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 “唯佣金论” 的路径依赖,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这也是突破盈利瓶颈的关键方向。长期以来,过度依赖 “价格战” 的竞争模式,已对券商行业造成多重负面影响:一方面,佣金收入持续下滑挤压利润空间,2024 年上市券商平均佣金率已降至 0.023%,较 2019 年下降超 40%;另一方面,大量资源被投入到 “降佣抢客” 中,导致投研服务、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的投入不足,行业整体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指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不该是‘谁的佣金更低’,而应是‘谁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比如优质的买方投顾服务,能帮客户做好资产配置、控制投资风险;专业的投研能力,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市场研判;完善的投资者教育,能帮助散户提升投资认知 —— 这些才是券商真正的价值所在。”
从行业实践来看,部分券商已提前启动转型探索:有的通过 “集约化运营” 降低成本,将节省的资源投入投研体系建设,推进买方投顾转型;有的借助金融科技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智能风控、精准营销提升客户体验;还有的聚焦细分领域,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定制化财富管理方案,打造差异化优势。这些尝试表明,券商行业已开始从 “价格战” 转向 “价值战”,而这也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总体来看,此次佣金反内卷传闻虽未证实,却为券商行业敲响了 “告别内卷、拥抱转型” 的警钟。对券商而言,唯有摆脱低价竞争的路径依赖,深耕服务与专业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投资者而言,理性看待佣金费率,更关注券商的服务质量与价值创造能力,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