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本市场沉浸在人工智能的狂欢中时,华尔街资深人士、贝雅(Robert W.Baird&Co.)科技策略师Ted Mortonson抛出了一记冷静的警示:当前AI产业正陷入对OpenAI的“危险依赖”,这家三年前凭借ChatGPT横空出世的公司,已悄然成为牵动全球市场神经的“单一支柱”,其潜在风险一旦爆发,将引发远超科技行业的连锁震荡。

“如果OpenAI倒下,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会跟着出问题,甚至会波及科技圈外的市场。”Mortonson在近期的分析中强调。这一判断并非危言耸听——从最新市场动态来看,OpenAI的行业地位正通过一系列巨额协议不断巩固:甲骨文刚发行180亿美元债券扩容数据中心,背后是与OpenAI达成的3000亿美元合作;高度杠杆化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CoreWeave周四宣布扩大合作,而其净债务与EBITDA之比已高达5.1倍。这些看似繁荣的交易背后,实则是整个行业将发展命脉与一家公司深度绑定。
OpenAI自身的财务状况更添隐忧。Mortonson指出,该公司目前处于“自由现金流为负”的状态,却仍在持续加码资本开支:5月刚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iPhone设计师乔尼·艾维的初创公司io,日常运营与技术研发更是烧钱无底洞。“他们需要不断融资才能维持‘AI盛宴’的运转。”这种“以债养增长”的模式,正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传导。
昔日的“现金流巨头”们如今也陷入了支出狂潮。Alphabet、微软等科技巨头曾是市场公认的“自由现金流机器”,但为了在AI竞赛中不掉队,今年计划投入约3800亿美元用于AI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Mortonson预测这一数字明年将飙升至7000亿美元甚至更高。而支撑如此庞大开支的唯一路径,便是大规模发行债务——这使得整个AI生态都笼罩在“债务泡沫”的阴影下。
更值得警惕的是,OpenAI的风险触角已渗透到非科技领域。Mortonson举例称,制造业的卡特彼勒、公用事业的康明斯等传统企业,都已通过供应链、技术合作等方式深度融入AI浪潮,成为OpenAI生态的间接受益者。“一旦OpenAI暂停举债或融资渠道断裂,整个市场的产业链条将开始萎缩,从科技巨头到传统制造企业都可能被波及。”
在Mortonson看来,当前科技行业正站在“期望膨胀的顶峰”,市场对AI的乐观预期已达到“完美定价”状态,却鲜少有人关注潜在的下行风险。他坦言,生成式AI的投资回报终将显现,但那至少是两到三年后的事情。面对当下的市场狂热,这位华尔街策略师给投资者的建议只有两个字:“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