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金属板块爆发:单日大涨 1.31%,主力资金狂涌 16 亿
9 月 25 日 A 股收盘,工业金属板块迎来集体爆发,整体涨幅达 1.31%,主力资金净流入近 16 亿元,在当日各类概念板块中表现稳居前列。
二、核心个股领涨:紫金矿业市值破 7000 亿,洛阳钼业逼近涨停
板块大涨背后,多只龙头个股表现尤为突出,形成 “铜概念领涨、多金属跟涨” 的格局。
1. 紫金矿业:市值创历史新高,铜业务贡献近四成毛利
作为铜产业链最大市值龙头,紫金矿业 9 月 25 日 A 股跳空高开高走,收涨 5.17%,市值突破 7000 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其 H 股同步大涨 5.47%,市值达 8308.15 亿港元。
- 黄金业务:近两年金价强势上涨,直接推动公司利润大增;
- 铜业务:2025 年半年报显示,铜业务销售收入占比 27.8%(抵销后),毛利润占比却高达 38.5%,成为利润核心支柱之一。
2. 洛阳钼业:4 个月涨 145%,市值近 3000 亿
同日,千亿市值有色龙头洛阳钼业冲击涨停,最终收涨 9.90%,股价报 13.87 元,回升至 9 月初高点,总市值接近 3000 亿元。
3. 钴概念股:刚果 (金) 政策刺激,多股大涨超 50%
受刚果 (金) 钴出口政策影响,钴产业链龙头今年以来同样表现亮眼:华友钴业大涨近 80%,腾远钴业、寒锐钴业涨幅均超 50%。政策导火索来自 9 月 20 日刚果 (金) 战略矿产市场监管与管理局(ARECOMS)的新规:将钴出口暂停期延长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后续将实施配额制度。机构分析认为,这一政策可能使钴的中长期供需重回紧平衡甚至短缺状态,推升钴价中枢。
三、上涨驱动逻辑:从突发事件到宏观政策的三重推力
工业金属板块的持续大涨,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 “突发事件冲击供给 + 宏观政策改善需求 + 行业基本面支撑” 的三重逻辑共振。
1. 供给端:印尼铜矿事故致铜价飙升,再生铜供应紧张
9 月 8 日,美国矿业巨头 Freeport McMoRan 旗下印尼 Grasberg 铜矿(全球第二大铜矿)发生湿性矿料涌出事故,造成 2 人死亡、5 人失踪,目前矿山已暂停生产。公司预计 2026 年铜金产量将下降 35%,最早 2027 年才能恢复事故前水平。这一事故直接引发铜价攀升:截至 9 月 25 日,沪铜主力合约大涨 3.4% 至 82710 元 / 吨,创 3 月 26 日以来新高;多个地区铜现货价格同步大涨近 3%。
此外,国内再生铜市场受行业政策调整影响,供应持续紧张;叠加当前冶炼行业处于检修高峰期,新投冶炼设备对矿石需求增加,券商预计后续铜精矿现货报价或进一步抬高。
2. 宏观端:美联储降息 + 国内 “反内卷”,双重政策托底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主流工业金属以美元计价,降息将压低美元汇率,提升金属相对吸引力;同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有助于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工业金属需求。8 月 22 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后,黄金、有色期货及概念股已开启新一轮上涨。
- 国内 “反内卷” 政策:今年 7 月以来,国内在部分产业强力推行 “反内卷” 政策,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涨,工业金属作为上游资源品,直接受益于行业秩序优化与需求预期改善。
3. 行业端:价格高位易涨难跌,龙头利润确定性强
近两年来,铜市场虽面临 “冶炼产能扩张过快但铜精矿扰动不断” 的矛盾,但铜价始终维持高位易涨难跌的态势。此次供给端事故再次推动铜价冲击年初高位,无论后市是否突破,都为铜产业链企业今年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四、后市展望:机构看好新一轮上升行情,铜铝及战略小金属成焦点
对于工业金属板块后续走势,多数机构及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行情尚未走完。
1. 板块前景:资源周期品种或开启新一轮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来临、国内 “反内卷” 政策深度推进,资源周期品种已具备开启新一轮上升行情的条件。银华基金张腾指出,有色板块受益于降息周期,但节奏有差异:- 降息前半段:贵金属表现更优;
- 降息后半段:工业金属投资窗口将打开。
2. 品种选择:铜铝为首选,小金属存机会
- 铜、铝:多位基金经理将其列为首选品种。核心原因在于二者为全球定价品种,长期需求稳健增长,且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具备一体化规模优势,在价格高位时利润修复更可观,易获资金青睐。瑞银研报也提到,铜和铝的中期基本面仍具吸引力。
- 小金属:钴、锑、稀土、锡等年内价格大涨的品种,也被看好存在投资机会。今年以来,锑、钴、镨、钕、铋等小金属价格显著上涨,北方稀土、华钰矿业等龙头已同步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