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城市版图:中国究竟有多少城市正面临人口流失?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核心认知纠偏:别再用 “市域” 误判 “收缩城市”当前引发热议的 “138 个收缩城市” 名单,本质是对城市空间范围界定的偏差,混淆了 “行

核心认知纠偏:别再用 “市域” 误判 “收缩城市”

当前引发热议的 “138 个收缩城市” 名单,本质是对城市空间范围界定的偏差,混淆了 “行政地域” 与 “实体地域” 两个关键概念,导致结论严重夸大。
  1. 行政地域范围(市域):统计口径的 “陷阱”市域是按行政区划划分的范围,包含大量农村、生态空间,并非真实的城市建成区。用 “市域常住人口减少” 定义收缩城市,实际大多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结果,而非城镇人口本身减少,这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是普遍现象,不能等同于城市收缩。
  2. 实体地域范围(城区):国家标准的 “正解”我国《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均明确,应以 “城区常住人口” 为核心统计口径。城区指政府驻地实际建设连接的区域,是人口城镇化核算、城市规模划分(如 “城区常住 300 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的官方依据,只有 “城区常住人口减少”,才能真正定义收缩城市。


科学数据说话:2010-2020 年仅 48 个城市真正收缩

《地理研究》2023 年第 10 期的研究,通过严谨的数据时空一致性校正,给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结论:2010-2020 年我国 693 个城市中,仅 48 个出现 “城区常住人口减少”,属于真正的收缩城市,其余 635 个均为增长型城市。
  • 收缩规模可控:绝大部分收缩城市的城区人口减少量低于 5 万人,与增长型城市的人口增长规模相比,体量极小,未形成大规模收缩趋势。
  • 48 个收缩城市完整名单(按城区常住人口减少规模排序):本溪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七台河市、抚顺市、白山市、温州市、通化市、临江市、洮南市、舒兰市、大安市、阿尔山市、格尔木市、丹东市、图们市、牙克石市、四平市、那曲市、肇东市、安达市、大石桥市、和龙市、敦化市、东宁市、五大连池市、茫崖市、讷河市、鞍山市、合山市、丰镇市、龙井市、根河市、汕尾市、北安市、石嘴山市、津市市、漠河市、富锦市、同江市、盖州市、穆棱市、蛟河市、调兵山市、集安市、乐昌市。

表1 2010—2020年城区人口变化统计表
 

表2 2010—2020年中国收缩城市信息一览表


三大成因解析:为何这 48 个城市会收缩?

2010-2020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49.68% 提升至 63.89%,城镇人口从 6.7 亿增至 9 亿,整体仍处于 “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的阶段,48 个城市的收缩是特定因素叠加的结果。
  1. 经济转型乏力:资源型与东北城市首当其冲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及资源依赖型城市,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产业升级缓慢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吸引力下降,成为收缩城市的主要群体。
  2. 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与低生育率 “雪上加霜”这些城市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偏低的问题,自然增长的人口规模无法弥补向外迁出的人口数量,进一步放大了人口收缩效应。
  3. 政策短期影响:以温州为例的特殊情况温州市的收缩并非经济或人口问题,而是过去 10 年老城区都市更新政策导致的短期现象 —— 城区改造让外来人口临时迁居或离开,属于政策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变化。


未来展望:理性看待收缩,关注三大趋势

不能将 “收缩城市” 标签随意贴给东北城市、中小型城市或资源型城市,当前 48 个的数量仅为少数,但城市收缩仍需长期关注,未来可能呈现三大趋势。
  1. 数量或缓慢增长:随着少子化、老龄化加剧,以及人口迁移从 “乡 - 城” 转向 “城 - 城”(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未来城区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爆发。
  2. 小城镇需纳入视野:现有 “城区” 统计范围不包含县城、建制镇镇区,而小城镇的人口增减直接关系县域经济发展,未来应将其纳入收缩现象的研究与监测范畴。
  3. 评估维度需多元化:判断城市是否 “收缩”,不能只看人口单一维度,还应结合经济活力(如 GDP、产业增加值)、社会民生(如公共服务配套、就业岗位)等综合指标,避免片面化判断。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