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狂飙背后:储能业务的 “逆袭之战”
9 月资本市场的焦点,落在了新能源巨头阳光电源身上。- 9 月 15 日,其股价盘中涨超 10% 创历史新高,随后三日连涨,截至 9 月 18 日总市值达 2955 亿元,即便 19 日小幅回调,一周四连涨的表现仍引发热议。
- 股价异动的核心,被投资者锁定在 “储能业务” 上。雪球、东方财富网等平台的讨论中,“储能反超光伏逆变器,阳光电源摆脱光伏束缚挣大钱” 成为主流声音。
- 这一业务爆发,直接推高了核心管理层的持股价值。据半年报,董事长曹仁贤持股 30.46%,对应金额已逼近 900 亿元,而他本人正马不停蹄推进全球布局 ——9 月 12 日在国内主持董事会,14 日便抵达埃及磋商储能合作。

从 “光伏一哥” 到 “储能冠军”:曹仁贤的 “加减哲学”
在成为 “储能全球第一” 之前,阳光电源的标签是 “光伏逆变器一哥”,而这一切的转折,源于曹仁贤贯穿 28 年创业史的 “先减后加” 战术。
1. 早期:砍掉千万营收,押注光伏逆变器
1997 年,曹仁贤带着 8 万元从合肥工业大学辞职,在 20 平米小平房创立阳光电源。初期为生存涉猎 UPS 应急电源等传统业务,甚至做到行业前三,年入超千万元。但 2003 年,他力排众议砍掉这一核心现金流业务,all in 当时国内空白的光伏逆变器 —— 彼时华为、特变电工已入局,技术壁垒低,风险未知。“迷恋小市场就没有今天的阳光电源”,这一赌最终见效:2009 年阳光电源拿下国内 60% 以上逆变器份额,2011 年登陆 A 股,成为 “新能源电源第一股”。
曹仁贤
2. 蛰伏十年:储能布局从 “不被看好” 到 “反超特斯拉”
早在 2006 年,阳光电源就已研发储能变流器,但彼时储能市场冷清,2014 年与三星合作布局系统集成时,行业多是 “看热闹” 心态。- 2020 年,其储能发货量仅 0.8GWh,远不及光伏逆变器 27% 的全球市占率;
- 2021 年政策拐点出现:国内多省要求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套储能,欧洲 “家用光伏 + 储能” 需求爆发,阳光电源储能营收同比增 169% 至 31.4 亿元;
- 2024 年,曹仁贤抓住欧洲用户对电网兼容性的特殊需求,推出定制化方案,两个月内斩获欧洲、东南亚最大储能订单;
- 2025 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出货量反超特斯拉,登顶全球冠军,同期公司净利润达 77 亿元,成为新能源 “盈利王”,与同期光伏行业的亏损形成鲜明对比。
内卷下的新战事:押注 AIDC 与海外千亿市场
当储能行业陷入 “价格战”“安全隐患” 的内卷时,曹仁贤又开始了新的布局,这次的目标是 “未雨绸缪”。
1. 瞄准 AIDC:抢占 “算力发电厂” 赛道
2025 年,阳光电源明确探索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立专门子公司,由副董事长顾亦磊带队主攻海外。- 逻辑清晰:AI 大模型推动传统 IDC 向 AIDC 升级,千亿级参数模型需要定制化 “算力发电厂”,这是新能源行业的新蓝海;
- 进展:虽暂无客户,但内部已启动研发,计划明年推出产品。
2. 加码海外:募资百亿进攻欧洲市场
曹仁贤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从资本动作可见一斑:- 2024 年拿下沙特 7.8GWh、英国 4.4GWh 储能项目,刷新全球、欧洲纪录;
- 2025 年先计划发行德国 GDR,后公告拟赴港 IPO,按当前估值,若发行 5% 股权,募资超百亿元;
- 目标明确:欧洲 2030 年储能装机将达 500-780GWh,较当前增长 10 倍,这是阳光电源的下一个 “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