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合并工作大幕正式拉开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一、广东:经济第一大省为何率先打响镇街合并 “第一枪”在全国多数人认为镇街合并是东北、中西部 “专利” 时,人口第一、净流入第一且持续增长的广东,却

一、广东:经济第一大省为何率先打响镇街合并 “第一枪”

在全国多数人认为镇街合并是东北、中西部 “专利” 时,人口第一、净流入第一且持续增长的广东,却率先在汕尾、揭阳、肇庆三地推进镇街合并,打破了大众固有认知。
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省域内部人口流动的现实。尽管广东整体人口增长,但粤东西北地区及珠三角边缘地带的部分镇街,出现了街道面积小、户籍人口少且人户分离严重的问题 —— 大量居民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实际服务人口与行政配置不匹配。
从历史维度看,广东曾在 20 多年前开展大范围镇街合并,彼时依托高增长经济背景,通过合并做大镇街经济,催生了一批千亿 GDP 强镇,40 个镇跻身全国百强镇,成为 “强镇经济” 领跑者。而此次合并,虽处于城市存量发展时代,核心目标却与过往一致:在精简行政机构、节约成本的同时,统筹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助力 “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做强镇域经济。


二、中西部与东北:人口压力下的镇街调整箭在弦上

广东的先行,为人口收缩地区提供了参考样本。对于面临人口流失与自然负增长双重压力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言,镇街乃至更高层级的区划调整已迫在眉睫。
顶层政策早已为这一趋势铺路,近期发布的城市文件明确提出 “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这意味着,常住人口减少的地区,其财政供养人员配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随之调整以适配实际需求。
数据更直观地反映了调整的必要性。据吴康教授团队统计,2010-2020 年,在已公布数据的县区中,近 1500 个县区常住人口减少,其中约 1240 个是县和县级市。其中,1/6 县域人口减少超 20%,属于严重流失;近 1/3 流失 10%-20%,为明显流失,这些收缩区县主要集中在东北、中西部,且东北情况最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镇街人口变动幅度远超区县。在许多县域,仅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人口保持扩张,其他乡镇普遍收缩。如今全国人口大盘见顶,“抢人大战” 愈演愈烈,未来人口收缩地区还将增多,从镇街到人口小县,再到部分市辖区的调整,将在中西部和东北逐步推进。



三、逆城市化尝试:“撤区设县”“撤街设镇” 的先行者与变革逻辑

当多数地区仍在推进城市化时,黑龙江伊春市早在 2019 年就迈出了 “逆城市化” 的区划调整步伐,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当时,伊春市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区划调整:一次性撤销 15 个市辖区,设立 4 县 4 区,减少 11 个区级行政单位;同时,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的多个街道被撤销,复设为镇,这一 “撤街设镇” 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背后的驱动因素,是部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 “水土不服”。随着人口流失、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消退,过去为适配城市化设立的市辖区、街道,暴露出行政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管理独立性弱等问题。更关键的是,部分地区人口已不符合街道设立标准,合并街道或复设乡镇,成为贴合实际的选择。
相较于市辖区和街道,县城与乡镇拥有更独立的财权和规划权,能更灵活地根据自身资源制定发展策略,更利于实现自力更生。当然,“撤区设县”“撤街设镇” 并非普遍的逆城市化现象,但它传递出一个信号:无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及时 “瘦身强体”,摒弃盲目扩张思维,才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接下来,镇街合并或将进入更深入的阶段,区县合并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趋势?不同区域在调整中又将面临哪些独特挑战?这些都值得持续关注。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