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王”:爆了,火了,藏不住了!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开篇:AI 硬件惊雷炸响,果链龙头一字涨停9 月 23 日早盘,A 股消费电子板块迎来 “王炸级” 行情。立讯精密以 60.95 元高开后迅速封死一字涨停,市值强势站上 4400 亿关

开篇:AI 硬件惊雷炸响,果链龙头一字涨停

9 月 23 日早盘,A 股消费电子板块迎来 “王炸级” 行情。立讯精密以 60.95 元高开后迅速封死一字涨停,市值强势站上 4400 亿关口。这波暴涨并非无迹可寻,导火索是上周五《上海证券报》援引 The Information 的重磅报道 ——OpenAI 将联手立讯精密,打造其首款消费级 AI 硬件。
这款尚处原型阶段的设备,被定义为 “口袋大小的便携形态”,不仅搭载上下文感知系统,更深度整合 ChatGPT 背后的大语言模型。对 OpenAI 而言,这是其首次涉足 AI 硬件领域;对中国制造业而言,立讯精密成为首个与 OpenAI 合作的中国企业,标志着中国供应链在全球 AI 终端产业链中,已占据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溯源:OpenAI 的硬件野心,为何锁定中国供应链?

OpenAI 布局硬件早有铺垫,而非临时起意。
  1. 挖角苹果核心团队:今年 5 月,OpenAI 豪掷 6.5 亿美元收购苹果前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创立的 Humane 公司,随后又从苹果接连挖走 20 多位硬件工程师,为硬件研发储备核心人才。
  2. 瞄准苹果成熟供应链: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苹果供应链的精密制造能力与协同效率无出其右。而立讯精密作为 “果链之王”,自 2011 年与苹果合作以来,已深度参与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 等核心产品的代工,积累了顶尖的硬件制造经验。
  3. 立讯早已埋下伏笔:除苹果业务外,立讯精密已提前布局智能硬件赛道,不仅是 AI 眼镜等前沿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还与美国边缘 AI 芯片企业 PIMIC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恰好与 OpenAI 的硬件需求高度契合。
这场合作并非偶然,而是 OpenAI 硬件野心与中国供应链实力的必然碰撞。受此带动,同为果链的歌尔股份也被曝与 OpenAI 接洽,拟提供扬声器模块,早盘一度涨超 8%,市值突破 1200 亿;蓝思科技、鹏鼎控股等消费电子企业也集体跟涨,整个板块掀起 “AI 硬件预热潮”。


 传奇:从流水线女工到 4400 亿帝国掌舵人,王来春的逆袭之路

立讯精密的崛起,离不开其灵魂人物 —— 潮汕女掌门王来春。这位 1967 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的企业家,用三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中国制造业的逆袭传奇。
王来春
  1. 流水线起步的打工妹:1984 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充满机遇,家境普通的王来春南下打工,从电子厂流水线小工做起,凭借坚韧与能力,一路晋升为管理上千名员工的课长,亲历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萌芽阶段。
  2. 白手起家闯代工:伴随工厂青年创业潮,王来春在深圳创办自己的工厂,从熟悉的电子连接线、连接器业务切入,逐步在代工领域站稳脚跟。但她深知 “仅靠代工无长久未来”,早早确立 “技术驱动” 的发展方向。
  3. 缔造果链一哥:2004 年,立讯精密正式成立,王来春带领团队独立开发客户、自主研发产品,逐步向高端产品线迈进。2010 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上市;2011 年,抓住苹果扩充供应商的机遇进入果链,凭借过硬的制造能力,成为 AirPods 核心代工厂、iPhone 第二大代工厂,最终坐稳 “果链一哥” 宝座,王来春也获得 “代工女王” 称号。
如今,王来春正带领立讯精密撕掉 “代工标签”,业务已覆盖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三大领域。她曾公开反驳 “代工无创新” 的质疑:“客户的未来性技术要求,需要我们从材料、工艺、流程上突破,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中国财富’。”


启示:从 “低成本依赖” 到 “技术不可替代”,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新范式

立讯精密的涨停与全球化布局,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改变。
  • 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张:立讯精密近九成销售额来自海外,制造基地遍布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墨西哥、德国。2024 年,王来春飞行 202 次奔波欧美,还斥资 40 亿元收购全球第四大汽车线束企业德国莱尼集团,加速汽车业务全球化。
  • 资本布局支撑技术研发:今年 8 月,立讯精密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刺 A+H 上市,计划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为海外业务、新技术研发、全球产能布局注入资金。
  • 中国供应链价值升级:过去,全球制造业依赖中国的 “低成本优势”;如今,立讯精密与 OpenAI 的合作证明,中国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已转变为 “顶尖工程实现能力、高效供应链网络、协同创新生态”。在 AI 硬件即将迎来 “iPhone 时刻” 的节点,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产业链的 “参与者”,升级为 “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从深圳流水线到全球制造业舞台,立讯精密的故事,正是中国制造业从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跨越的缩影。当 OpenAI 等全球科技巨头将硬件订单交给中国企业,世界正在见证:中国供应链,早已不可替代。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