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室门口的长椅上,我攥着衣角反复确认检查单,身旁的“他”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那是我雇佣的coser,正扮演着我最爱的游戏角色。“别怕,家属在呢。”她压低声音模仿角色的声线,厚重的垫肩让她的肩线与游戏立绘别无二致。这是我第三次约cos委托,却仍是第一次在医疗场景里,借由虚拟角色的“身份”获得直面恐惧的勇气。
七年前,日本男子与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结婚的新闻曾引发全网热议;如今,当“花钱雇人扮演虚拟角色约会”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cos委托”早已跳出“小众猎奇”的标签,演变为一条连接情感需求与商业价值的成熟产业链。在原子化加剧的当下,这场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不仅消解着个体孤独,更悄然改写着线下商业的流量逻辑。
一、情感代偿:当虚拟角色走进真实生活
cos委托的核心,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情感代餐”。消费与服务的两端几乎被女性包揽——90%以上的单主为女性,提供服务的coser也以女性为主。为还原男性角色,她们踩着15厘米厚底鞋、垫上三层肩垫,将游戏里的身高差搬进现实;提前一周把微信头像换成角色形象,熟记角色的忌口与口头禅,甚至在点餐时下意识拒绝角色不喜欢的胡萝卜,哪怕自己明明偏爱这口。这种“沉浸式扮演”正在创造无数动人的细节:生日当天,coser会带着与游戏里一模一样的“好感度满值戒指”赴约;跨年时,她们会模仿角色的语气写下手写信;就连逛恐怖密室时,也会按照角色设定挡在单主身前。定价从100元/小时到数千元不等,溢价空间来自“角色还原度”——一位擅长扮演某乙女游戏男主的coser,档期已排到半年后,超时费高达50元/小时仍一席难求。
更值得玩味的是委托形式的延伸。除了“恋人委托”,“妈妈委托”“姐姐委托”开始悄然流行。22岁的大学生小林在失恋后约了“姐姐委托”,coser带着热奶茶陪她逛了一下午公园,听她哭诉时轻轻捋顺她的头发。“不是缺爱,是需要一种‘不带压力的关怀’。”小林的话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在血缘与地缘关系逐渐疏离的当下,虚拟角色衍生的情感连接,反而成了最安全的“情绪出口”。

二、流量革命:亚文化拯救冷清商场
北京市丰台区凯德MALL大峡谷店的七夕活动现场,飘着漫天纸雪花。200多个年轻女孩举着手机,对着扮演游戏角色的coser欢呼,有人甚至带着角色同款假发和妆容,在留言板写下“愿与你共赴山海”。这场由粉丝自发组织的活动,仅用4小时就为商场带来近200人的客流量,而此前这家商场正面临着“连续3年营收下滑”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营收6.29亿元,同比下降4.46%,客流量增速从2023年的31.7%骤降至1%。这并非个例。万达电影在与乙女游戏《光与夜之恋》的联名活动中,吸引40万玩家走进影院,联名爆米花桶卖出30万个,购票转化率高达30%;某二线城市商场举办动漫角色生日会,当天餐饮区营业额同比增长200%,周边快闪店的限量徽章在10分钟内售罄。这些数据背后,是商业体对“Z世代流量密码”的精准捕捉——当传统促销活动失效时,亚文化场景反而成了“破局利器”。
但流量转化并非易事。凯德MALL的活动中,有粉丝吐槽“商场里没有适合拍照的餐厅”,暴露了商业配套与亚文化需求的脱节。“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场地,是能呼应角色氛围的场景。”活动组织者小夏直言。这也倒逼商场开始调整业态:有的引入主题咖啡馆,有的与文创品牌合作打造“打卡点”,试图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客群。

图源:凯德MALL大峡谷黎深七夕活动共享相册
三、无料经济学:柔性供应链撑起“为爱买单”
活动现场的“无料交换”环节,藏着亚文化经济的另一重逻辑。所谓“无料”,是粉丝自制的免费周边,从徽章、贴纸到手写信,被严格禁止交易,只能通过“交换”或“赠予”流转。领取官方无料需要满足“关注商场账号+发布带话题的社交内容”等条件,这让粉丝的“为爱发电”天然带上了商业传播属性——活动期间,凯德MALL大峡谷店的小红书账号粉丝量增长了3000+。

更有趣的是无料承载的社交功能。在回程的地铁上,拿着活动纸袋的女孩们自发交换无料,有人把没送完的“结婚申请同意书”贴纸塞给陌生人,有人举着“求塞无料”的挂牌四处晃悠。“交换的不是周边,是‘我懂你’的认同感。”汝汝说。这种“非功利性社交”,恰恰是当下年轻人最渴望的情感连接。
四、争议与未来:在虚拟与现实间寻找平衡
cos委托的火爆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质疑“花钱买感情是逃避现实”,有人担心委托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行业逐渐形成一套“潜规则”:coser会发布详细的“服务清单”,明确拒绝恐怖密室、深夜独处等场景;平台上线“身份核验”功能,单主可查看coser的过往评价;甚至有coser设置“见习期”,通过无偿委托磨练角色还原度。未来,这场“虚拟与现实的对话”或许会走向更细分的方向。有平台已开始测试“AI+cos委托”,通过数字人技术实现“24小时陪伴”;部分商业体计划打造“长期主题空间”,让亚文化场景从“临时活动”变为“常驻业态”。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核心始终未变——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个时代的孤独。
当我把B超结果告诉“他”时,coser卸下厚重的垫肩,露出了属于女孩的温柔笑容。“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超勇敢的。”那一刻,虚拟角色的光环褪去,留下的是真实的善意。或许,cos委托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把虚拟变成现实”,而是在虚拟的外壳下,让人们重新学会拥抱彼此的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