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冲刺:港股 “量贩零食第一股” 呼之欲出
2024 年,量贩零食行业正式迈入上市窗口期。9 月 23 日,福建企业万辰集团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以食用菌业务起家的公司,自 2022 年跨界入局量贩零食后,仅用 3 年便实现了惊人蜕变 —— 截至招股书披露时,线下门店超 1.5 万家,2024 年门店 GMV 达 426 亿元,年营收突破 323 亿元,增速之快令人咋舌。更早之前,行业另一巨头鸣鸣很忙已率先启动上市进程。作为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后的 “超级玩家”,鸣鸣很忙于 2024 年 4 月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同年 9 月便宣布门店总数突破 2 万家,2024 年 GMV 总额达 555 亿元,年营收超 393 亿元,各项核心数据均领跑行业。

万辰集团招股书

鸣鸣很忙招股书
若上市进程顺利,港股 “量贩零食第一股” 有望在 2024 年底诞生。巧合的是,2024 年初至今,港股新消费板块热度飙升,成为除 AI 外最受资本追捧的赛道 —— 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等品牌股价接连创下新高,市场热情为量贩零食巨头的上市之路铺垫了 “温床”。
鸣鸣很忙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家企业的营收增速(过去几年均保持数倍增长)远超多数消费龙头,但盈利水平却暴露了行业短板。招股书显示,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的净利润率仅维持在 2% 左右,远低于同为加盟模式、主打低价的蜜雪冰城(2024 年净利润率 17.9%),更不及零食品牌盐津铺子(2024 年净利润率 12%)。这种 “高增速、低盈利” 的反差,为行业未来发展埋下了隐忧。
扩张狂潮:两年撑起 3.5 万家门店,加盟模式成 “加速器”
“万店规模” 曾是零售品牌遥不可及的目标。2020 年前,国内能达成这一成就的品牌屈指可数,且部分品牌在突破万店后陷入经营困境(如绝味鸭脖、正新鸡排曾因门店密度过高大规模闭店)。即便如肯德基中国,从首店开业到 2023 年突破万店,也耗费了 36 年时间。但量贩零食行业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律。据《中国零食硬折扣白皮书》数据,2020 年全国量贩零食门店仅千余家,销售规模约 60 亿元;到 2023 年,门店数猛增至 2 万家以上,销售规模突破 700 亿元,3 年间实现 “量级跃迁”。
2024 年,行业扩张速度进一步升级。仅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两家企业,当年合计新开加盟门店超 1.7 万家,双双跨过 “万店门槛”—— 万辰集团 2023 年门店数仅 4726 家,2024 年激增至 14196 家,一年新增近万家;鸣鸣很忙 2023 年营收刚破百亿,2024 年便接近 400 亿元,2022-2024 年复合增长率达 203%。
这场扩张狂潮的背后,是加盟模式的成熟与资本市场的助推。2021 年前,量贩零食行业发展缓慢:2010 年成立的首家品牌老婆大人,10 余年仅开出千余家门店;2017 年成立的零食很忙,前 4 年仅深耕湖南本地,年新增门店不过百余家。
转折点出现在 2021 年。当年 5 月,零食很忙完成 2.4 亿元 A 轮融资(红杉中国、高榕资本领投),正式开启全国扩张;2023 年,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为鸣鸣很忙,又获好想你、盐津铺子合计 10.5 亿元战略投资,资本注入让行业驶入 “快车道”。

鸣鸣很忙门店布局
万辰集团则选择了 “并购扩张” 路径。2022 年入局后,它先后收购来优品、好想来、吖嘀吖嘀、老婆大人等成熟品牌,将前两者整合为统一品牌 “好想来”,快速补齐门店与供应链资源。为争夺加盟商,两家企业还推出 “0 加盟费、0 管理费、0 培训费” 政策,首次开店补贴 10-12 万元,甚至对 “竞品门店附近开店” 的加盟商提供毛利率补贴与租金补贴 —— 激烈的竞争下,2024 年两家企业销售及营销支出均超 14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万辰集团门店布局
供应链短板:SKU 繁杂难破局,同质化引发 “闭店潮”
加盟模式的核心是供应链能力,这一点在茶饮行业已得到验证。以蜜雪冰城为例,它在全国布局五大生产基地,年产能 165 万吨,60% 以上饮品食材实现自产(核心食材 100% 自产),甚至自主生产包装瓶与门店设备,自产成本比外部采购低 50%。这种供应链优势,让蜜雪冰城在低价策略下仍能保持 17.9% 的净利润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量贩零食行业无法复制这一模式。零食品类分散、SKU 繁杂,一家门店往往拥有数千个 SKU(鸣鸣很忙在库 SKU 达 3380 个,万辰集团超 4000 个),且需每月上新数百款产品(万辰集团 2025 年上半年月均上新 250 款),难以在生产端实现整合。
目前,两家头部企业的 “供应链能力” 仅停留在仓储物流环节,而非生产端 —— 万辰集团 2023-2024 年零食采购成本占销售成本的 97%,毛利率仅 10% 左右;鸣鸣很忙 2024 年销售成本达 363 亿元,毛利率维持在 7.5% 左右。由于不介入生产环节,产品多依赖采购或贴牌,导致行业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忠诚度极低:一旦竞品加大补贴,消费者便会 “用脚投票”。

万辰集团销售成本
同质化与高成本的隐患,在 2025 年开始显现。社交平台上,加盟商抱怨声渐起;招股书数据显示,万辰集团 2025 年上半年仅新开 1467 家门店(较 2024 年全年新增近万家大幅放缓),且闭店 290 家,超过 2024 年全年闭店数(208 家)。尽管万辰集团称 “闭店率仅 1.9%”,但需注意的是,量贩零食加盟回报周期普遍超 18 个月,当前多数加盟商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未来闭店风险可能进一步释放。
转型探索:自有品牌与硬折扣超市,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门店数量逐渐饱和,量贩零食企业开始寻找 “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行业主要有两条转型路径:一是发展自有品牌,二是切入硬折扣超市赛道。自有品牌是成熟零售业态的 “标配”(如山姆、Costco、罗森等),也是提升毛利率与消费者粘性的关键。鸣鸣很忙推出 “红标”(性价比引流)与 “金标”(高毛利差异化)系列,万辰集团打造 “好想来超值” 与 “好想来甄选” 品牌,试图通过自有产品打破同质化僵局。

万辰集团自有产品
相比之下,切入硬折扣超市赛道的动作更为迅速。2024 年底,万辰集团子品牌来优品开出首家 “省钱超市”;2025 年 2 月,鸣鸣很忙推出 3.0 店型,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等品类,正式进军硬折扣超市领域。
但这条赛道的竞争远比量贩零食激烈 —— 阿里盒马将硬折扣品牌 “盒马 NB” 更名为 “超盒算 NB”,2025 年中门店超 300 家;京东、美团也于 2025 年 8 月开出首家硬折扣超市门店,互联网巨头的入局,让量贩零食企业的 “第二增长曲线” 充满挑战。
从资本叩门到转型探索,量贩零食行业用两年时间走完了传统零售数十年的路。但 “蒙眼狂奔” 过后,如何补齐供应链短板、提升盈利水平、应对巨头冲击,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这场竞速赛,才刚刚进入 “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