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警报拉响:深圳启动 “五停” 应对超强台风
9 月 23 日上午,深圳人的手机被一条紧急通知刷屏 —— 全市于当日 18 时起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这是深圳应对台风的最高级别预案。紧随其后的 “五停” 指令,让这座快节奏城市按下 “减速键”:
- 14 时起,全市范围停工、停业、停市,商场闭店、企业停工,街头逐渐褪去往日的热闹。
- 20 时起,全市停运,深圳地铁提前数小时结束运营,各线路末班车 18:00 从首末站发出,之后车站只出不进。
- 学校此前已提前通知停课,部分公共服务场所也临时关闭。

图释:9月23日上午9点,某餐馆封窗
二、避险选择大不同:深圳人的台风生存图鉴
面对号称 “珠三角史上最强台风之一” 的 “桦加沙”,不同居住场景的深圳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避险选择。
1. 高层住户:从 “窗景房” 到 “避难所” 的焦虑
季如缤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住在前海某小区 28 楼,客厅的海景落地窗曾是买房时的 “加分项”,如今却成了她的 “心病”。- 她网购了整整三卷宽胶带,把家里所有窗户都贴成 “米字”,贴完一层觉得不放心,又加贴了一层。
- 阳台的绿植全部搬进客厅,洗衣机用重物固定,床也挪到了远离窗户的角落。
- 刷到 “高层台风天摇晃”“落地窗被吹破” 的视频后,她最终订了福田中心区的低楼层酒店,决定 “拖家带口去避险”。

图释:9月23日上午9点,树枝修剪
“当了妈妈后,一点风险都不敢冒,就怕一觉睡醒出意外。” 她的话道出了不少高层住户的心声。
2. 半露天出租屋住户:在 “躲” 与 “守” 之间纠结
莫莫的困境更现实。她住在宝安机场附近的出租屋,房子有个占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半露天阳台,厨房、厕所都要经过阳台才能到达,客厅与阳台之间只有一扇不结实的推拉门。- 想躲去酒店,又担心地下停车场被淹、爱车受损,更怕家里没人时,雨水灌进房间泡坏家具。
- 留在家里,又怕推拉门被吹破,“到时候只能抱着猫缩在朝北的小房间里”。
- 直到 23 日下午,她还在反复纠结:“到底是冒险在家,还是折腾去酒店?”
3. 提前规划者:锁定 “无窗低楼层” 酒店
和莫莫不同,林茵早在四天前就订好了 “避险酒店”。她的选择标准很明确:离家近、无窗、低楼层。
- 出发去酒店前,她把家里门窗缝都塞紧,“虽然住 6 楼不算高,但厨房和厕所的窗户没防护,万一吹破了没地方躲”。
- 她曾考虑过逃往北边的韶关,但最终放弃:“就近住酒店最省心,台风过后能第一时间回家检查。”
- 对 “山竹” 的阴影让她不敢大意:“小台风能应付,这次号称‘山竹进阶版’,必须提前准备。”
三、科学应对指南:这些准备比 “恐慌囤货” 更有用
当部分人还在调侃 “台风 = 放假” 时,经历过 “山竹” 的深圳人已经开始理性备战。他们的经验,或许能帮更多人安全度过台风天。
1. 物资储备:“适量” 比 “越多越好” 更重要
- 囤货重点:至少 3 天的饮用水、自热米饭、压缩饼干等耐储存食物,避免囤生鲜(停电后易腐烂)。
- 应急物品:手电筒、备用电池、充电宝(提前充满电),常用药品(感冒药、肠胃药等)。
- 避坑提醒:无需哄抢物资,深圳目前供应充足;建议囤 “难吃的干粮”,避免台风没来就吃完。

图释:9月23日8点15分,南山区某超市
2. 居家防护:这些细节能减少风险
- 窗户防护:贴 “米字” 胶带不是 “智商税”,能防止玻璃破碎后飞溅伤人;有条件的可加装防护板。
- 高空坠物:移除阳台的花盆、晾衣架等易坠物品,用毛巾塞紧通风口,避免雨水倒灌。
- 水电安全:提前给洗衣机、浴缸装满水(停水时应急),拔掉非必要电器插头,避免雷击损坏。

3. 出行与停车:避开这些 “危险区域”
- 台风期间:绝不外出,尤其远离沿海、临河、低洼地区,避免靠近广告牌、大树、电线杆。
- 车辆停放:优先停在商场地上车库(排水和供电设施更完善),远离大树、风口、简易建筑,摘除车上易吹落的配件。
- 台风后:出门前确认环境安全,避开积水路段(可能有漏电风险),不触碰受损的电力设备。
四、回望 “山竹”:为什么说 “敬畏台风” 不是小题大做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经历过 “山竹” 的人对 “桦加沙” 如此警惕?直到翻开 2018 年的 “山竹” 记录,才明白这份敬畏的由来。
1. “山竹” 的破坏力:刷新深圳人的 “台风认知”
- 风力强度:“山竹”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4 级,深圳陆地阵风达 10-12 级,沿海高地更是达到 12-15 级,最大阵风 52.7 米 / 秒(16 级),是深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之一。
- 城市破坏:几十年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广告牌、路灯在空中 “飞舞”,部分高楼玻璃被吹爆;大梅沙、前海等地海水倒灌,喜来登酒店大堂被海浪冲毁,家具漂浮在水中。
- 交通停摆:机场航班全部取消,高铁、地铁(高架段)停运,2000 余条道路受阻,公交、出租车大规模停驶。
2. “桦加沙” 的风险:或与 “山竹” 并肩
根据深圳市气象局最新消息,“桦加沙” 强度已达超强台风级(17 级),这是台风预告的最高等级。
- 路径特点:将于 9 月 24 日前后在广东中西部沿海登陆,深圳正处于其 “危险半圆” 范围内,致灾风险直逼 “山竹”。
- 历史对比:若破坏力达标,“桦加沙” 将与 1983 年 “爱伦”、2018 年 “山竹” 并列,成为深圳台风史上最严重的三大风灾。
3. 理性看待:台风不是 “打卡景点”,而是自然灾害
网上有不少人欢呼 “欢迎桦加沙”,认为 “能停工就是好事”,但亲历过灾难的人却很清醒:
- “台风带来的不是‘假期’,而是断水断电、家园受损的风险,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其实很渺小。”
- “2018 年深圳没出现因灾死亡,是无数人提前备战、救援人员坚守的结果,不是台风‘手下留情’。”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