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幕,两份声明 “打架”:真相该信哪一个?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当蔡国强的《升龙》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夜空绽放,这场本欲标榜"艺术与自然对话"的表演,却在社交媒体上点燃了一场舆论野火。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的这场合作,最

  当蔡国强的《升龙》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夜空绽放,这场本欲标榜"艺术与自然对话"的表演,却在社交媒体上点燃了一场舆论野火。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的这场合作,最终以双方接连致歉收场。但两份措辞迥异的声明——中国团队强调"配合评估""补救行动",海外总部则直言"极度失望"并宣称"改变工作方式"——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跨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难以回避的治理裂痕。


雪山、草甸与烟花,始祖鸟活动现场。(视频截图 / 图)

  作为诞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的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自归入亚玛芬体育集团麾下后,便随着母公司的全球布局加速扩张。亚玛芬体育旗下汇聚了Salomon、Wilson等一众知名品牌,纽交所的上市背景更凸显其全球化运营的野心。然而,这种多品牌矩阵的规模优势,在此次事件中却暴露了管理协同的短板。跨国企业常将"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奉为圭臬,但始祖鸟的案例表明,当价值观的"统一缰绳"松弛时,本地化执行很可能演变为脱离轨道的"单独行动"。

  此次争议的核心,实则是品牌对中国市场消费认知的严重误判。在环保议题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户外品牌的期待早已超越产品功能性,转而追求"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观共鸣。始祖鸟作为主打专业户外的品牌,本应比其他行业更深谙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却在喜马拉雅这一重要生态屏障开展高风险活动。这种认知偏差的根源,在于全球总部与本地团队之间的"信息茧房"——总部可能缺乏对中国环保舆情的敏感度,而本地团队又未能将市场信号有效传递至决策层,最终导致战略判断与市场现实的脱节。

  更值得警惕的是事件背后的"品牌涟漪效应"。对于亚玛芬体育这样的多品牌集团而言,单个品牌的声誉危机绝非孤立事件。始祖鸟在中国市场积累的高端形象受损,很可能引发消费者对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质疑。这种风险传导效应,考验的不仅是单个品牌的危机公关能力,更是整个集团全球治理体系的抗风险韧性。遗憾的是,从两份声明的分歧中不难看出,始祖鸟尚未建立起统一、敏捷的危机应对机制,以至于在舆论风暴中呈现出"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

  始祖鸟事件为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全球化绝非简单的市场叠加,而是一场涉及文化融合、价值协同与管理重构的系统工程。真正成功的跨国品牌,既能让全球价值观落地为本地化的语言,也能让本地化的实践反哺全球战略。对于始祖鸟而言,致歉只是危机处理的第一步,后续更需要从治理结构层面进行革新——建立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将环保等核心价值观嵌入本地化决策流程,同时构建统一的危机响应框架。

  喜马拉雅的烟花早已熄灭,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随之消散。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深耕的品牌而言,唯有以谦卑的姿态理解不同市场的文化内核,以严密的治理体系实现价值观的上下贯通,才能真正跨越"知名"与"信赖"的鸿沟。毕竟,在消费者愈发看重品牌灵魂的时代,唯有表里如一的价值坚守,才能抵御任何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