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颠覆认知的发现:给 AI 贴个 MBTI 标签,比千言 Prompt 管用
你还在为写几百字的 Prompt 头疼吗?一篇名为《心理学增强 AI 智能体》的论文,抛出了一个反常识结论:让大模型高效干活,根本不用复杂指令,给它定个 MBTI 人格就行。


两组实验数据:AI 的 “人格” 真能决定能力上限
论文用 16 种 MBTI 人格做了对照实验,结果清晰地证明:不同人格的 AI,在任务中的表现差异,像 “社牛” 和 “社恐” 做同一件事一样悬殊。

1. 写故事:F 型煽情,T 型冷静,E 型更有趣
当让 AI 创作故事时,人格类型直接决定了内容风格和感染力:- F 型(情感型)AI:比如 INFJ(提倡者)、ENFP(竞选者),写出的故事在 “情感浓度”“人情味” 上得分远超他人,文字像活人写的,擅长用情绪打动读者。
- T 型(思考型)AI:比如 INTJ(建筑师)、INTP(逻辑学家),内容冷静客观、逻辑清晰,但总少了点温度,读起来像 “说明书”。
- E 型(外向型)AI:比 I 型(内向型)更懂 “讲故事”,内容可读性更强,还会加幽默元素,甚至偏爱设计 “快乐结局”。
2. 玩博弈游戏:T 型冷酷求胜,I 型更守信用
如果说写故事只是风格差异,那博弈游戏里的表现,就是 “能力维度” 的差距。研究人员让 AI 玩 “囚徒困境”,考验合作与背叛的策略选择:
- T 型 AI:比如 INTJ,堪称 “冷酷博弈者”,背叛概率高达 90%。它们目标只有一个 —— 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策略稳定且无情,几乎不轻易改变决策。

- F 型 AI:比如 INFP,更像 “理想主义者”,背叛概率仅 50% 左右,容易被对方行为影响,更愿意尝试合作,策略灵活多变。
- I 型与 E 型的诚实度差:游戏中 AI 可提前 “承诺” 下一步行动,但可选择不遵守。结果显示,I 型 AI “说到做到” 的概率远高于 E 型 ——I 型更受内在准则约束,E 型则擅长 “虚张声势”,用社交博弈获取优势。

核心逻辑:MBTI 是 “人格压缩” 的终极形态
这个发现,让我想起了和李继刚聊过的 “压缩” 概念 ——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能被压缩成一个词、一个符号。就像营销经典《定位》,314 页内容只讲一个核心:“如何占领用户心智”,这是知识的压缩;


- 人类历史上同类人格的思维模式
- 特定场景下的行为逻辑
- 甚至语言风格的细节特征
实操玩法:搭个 AI 人格团队,搞定复杂任务
最有意思的是,你完全不用局限于 “一个 AI 一种人格”,而是可以像搭真人团队一样,组合不同人格的 AI,解决复杂问题。
案例 1:新产品策划团队
| 任务阶段 | 推荐 AI 人格 | 角色定位 | 核心作用 |
|---|---|---|---|
| 创意发散 | ENFP(竞选者) | 创意总监 | 10 分钟出 100 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从名字到传播策略全覆盖 |
| 可行性筛选 | ISTJ(物流师) | 项目经理 | 用 Excel 梳理预算、周期、技术难度,过滤 90% 不切实际的方案 |
| 执行落地 | ESTP(企业家) | 执行负责人 | 快速推进方案,灵活应对突发问题,确保按计划落地 |
案例 2:西贝危机公关团队
如果用 AI 处理西贝与老罗的争议,这样搭配效率最高:- 总指挥:ENTJ(指挥官):掌控全局,定调危机应对的核心策略,避免方向跑偏。
- 文案撰写:INFJ(提倡者):写出有共情力的道歉声明,既能承认问题,又能安抚用户情绪,避免激化矛盾。
- 一线解决:ISTP(鉴赏家):深入问题现场,快速定位核心矛盾,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比如退款流程优化、服务升级等。
最后感慨:研究 AI,终究是研究人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奇妙:我们一开始想 “驯化” AI,让它按指令干活,最后却发现,给它 “注入人性”—— 哪怕是 MBTI 这种 “非严谨心理学概念”,反而能让它发挥最大价值。过去,我们通过观察人类,诞生了荣格心理学、大五人格;未来,会不会因为对 AI “人格” 的研究,涌现出一门全新的 “AI 心理学”?至少现在看来,这条路已经有了有趣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