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流量之外:穷游网突然 “复活”,为何无人关注?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国庆黄金周的人潮席卷每一处热门目的地时,很少有人留意到,国内旅行攻略的 “初代鼻祖”—— 穷游网,在 9 月悄悄掀起了一场 “怀旧风暴”。旗下
国庆黄金周的人潮席卷每一处热门目的地时,很少有人留意到,国内旅行攻略的 “初代鼻祖”—— 穷游网,在 9 月悄悄掀起了一场 “怀旧风暴”。旗下 “穷游行程助手” 的回归,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老用户的记忆匣子:十几年前的 “穷游 er” 在官方公众号评论区集体 “认亲”,有人怀念曾靠一篇攻略走天下的日子,有人感慨被穷游锦囊拯救过的第一次出境游,字里行间满是对 “一人一背包一计划” 年代的眷恋。
但这份怀旧很快撞上了现实的壁垒。同一则 “回归” 消息,在公众号引发集体回忆,在小红书却只收获寥寥几十个赞藏。一边是坚守 “细致日程表” 的 “古典派” 工具,一边是当下旅行攻略的主流阵地,这种割裂像一道思考题:在打卡、出片、轻体验主导的 2025 年,我们真的还需要一份事无巨细的旅行攻略吗?
图源穷游网公众号评论区


一、穷游行程助手:停留在 “上古时代” 的旅行化石

打开应用商店里的穷游行程助手,标志性的绿色图标、极简的引导页,一眼就能看出它的 “老派”—— 核心功能只有一个:按天数和目的地生成旅行行程。为了测试它的实用性,我模拟外宾需求,让系统自动生成一份 “北上广 10 天行程”,结果却像穿越回了十年前:推荐的全是早已耳熟能详的大众景点,既没有 2021 年开园的北京环球影城,连 2016 年就火起来的上海迪士尼都不见踪影,活脱脱一个没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洗礼的 “复古旅行者”。
行程规划“正确”到令人无聊。图源穷游行程助手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信息滞后性。APP 编辑推荐页的 top1 内容,竟是 2014 年的美国西海岸自驾攻略 —— 那个 “湾区说走就走、不用纠结签证” 的年代,如今只剩怀旧价值,毫无参考意义。2020 年后,穷游网的 UGC(用户生成内容)几乎中断,曾经支撑平台的优质攻略、实时体验分享成了 “死水”,空有景点列表,却没有鲜活的用户反馈,连 “晒行程赢好礼” 的活动,都像在暴露自己的 “死穴”:没了内容生态,再经典的工具也只是空壳。

图源穷游行程助手

它的 “表兄弟” 马蜂窝,处境同样尴尬。作为曾经的长攻略同行,马蜂窝官网首页的最新资讯还停留在 2020 年的 “云旅游”—— 彼时的直播带游,如今早已成了过时概念。

马蜂窝官网上的时间像被定格了
 
更讽刺的是,两者的移动端 APP 都成了 “山寨版小红书”:图文版式、内容风格高度雷同,试图模仿新生代平台,却丢了自己的核心优势,最终在激烈的竞争里隐入尘烟。

左为穷游,右为马蜂窝,二者如出一辙


二、后穷游时代:旅行规划变了,核心需求也变了

老用户把穷游行程助手称作 “旅行规划的纯元皇后”,不是没有道理。2004 年穷游网诞生时,出国自助游既是经济奢侈,也是信息奢侈 —— 它靠优质攻略降低了 “钱” 和 “信息” 的双重成本,让无数人第一次敢背着包走出国门。这种 “以探索为核心” 的旅行哲学,至今仍影响着当下的旅行 APP,比如综合评价靠前的 “圆周旅迹”,核心逻辑仍是 “选目的地 + 定时间 = 生成行程”,但早已适配了年轻人的需求:能导入小红书、公众号链接生成计划,支持多人在线编辑,还能选 “小众”“出片”“吃喝” 等偏好标签,AI 抓取数据的能力,让规划变得更 “傻瓜式”。
时代的变化,早就改写了旅行攻略的逻辑。过去,穷游、马蜂窝靠 UGC 和 PGC(专业生成内容)填补信息空白,旅行者分享的一手体验就是 “硬通货”;现在,社交媒体早已把信息铺到了极致 ——2023 年我去香格里拉走冷门徒步线,爬到半山腰还能听到前面的人说 “小红书诚不欺我”;甚至连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公共厕所密码,都能在小红书上搜得明明白白。《经济学人》曾指出,中国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直接导致了传统旅游指南的式微 —— 毕竟,谁还需要一本 “时过境迁就过时” 的纸质书,或是一篇 “赶不上实时动态” 的长图文?
但信息饱和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新的焦虑。以前旅行是 “未知中的探索”,现在是 “所见即所得”:提前刷到所有景点的照片,知道在哪棵树下以什么角度拍照最好看,旅行成了对 “已有模板” 的复现,像必须完成的任务。高预期之下,疲惫感也随之而来 —— 当一切都能靠刷帖子预知,出发的意义又是什么?


三、从 “旅行项目经理” 到 “自己造故事”:我们该带走什么?

过去的穷游网和马蜂窝,更像 “专业的旅行项目经理”。它们靠信息差搭建连贯的行程,让一次旅行成为完整的个人故事:今天去哪个景点,明天吃哪家老店,后天怎么换乘交通,都有清晰的逻辑,旅行者只需跟着走,就能收获一段有始有终的体验。
现在,“项目经理” 的角色交到了我们自己手上。即便提前知道所有攻略,也得在黄金周的人潮里 “发明自己的叙事”:在拥挤的景点里找到独特的观察角度,在延误的高铁上和邻座聊出一段他乡故事,在网红餐厅排队时发现街角的小众咖啡馆…… 唯有这样,旅行才不会变成 “刷社媒、发社媒” 的循环,才会有 “挤都挤了,总得带走点不一样的” 价值。
小红书这类平台的优势,正在于它承接了这种 “自我叙事” 的需求。它不只是信息库,更是 “互动场”:用户可以发 “求本地人推荐” 的帖子,能在评论区问 “厕所密码”,旅行规划本身成了一种社交,最终沉淀为社区的一部分。这种 “活人感”,是停留在 “上古模式” 的穷游行程助手给不了的 —— 它能提供的是 “正确的行程”,却给不了 “鲜活的互动” 和 “个性化的灵感”。

小红书上的厕所密码“琳琅满目”,并且真的好用


四、穷游已远,旅行的意义还在吗?

穷游网的 “复活”,更像一场体面的告别。它让我们想起那个 “信息奢侈” 的年代:靠一篇攻略就能降低出行门槛,靠一次分享就能帮到陌生人,旅行是 “连接世界” 的方式,而不只是 “展示自己” 的手段。
如今,世界早已唾手可及,却也更难 “触摸”。我们能轻松找到所有信息,却要花更多成本追求 “独特体验”;我们能随时看到别人的旅程,却容易迷失在 “复刻模板” 里。或许,穷游网的价值不在于 “是否跟上时代”,而在于它留下的旅行哲学:旅行不是完成任务,不是复现别人的生活,而是在未知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就像小时候跟着爸妈报团旅游,不用操心行程,却能记住大巴上的笑声、景区门口的棉花糖味。现在的我们,或许不需要一份 “完美攻略”,但需要记得:出发的意义,从来不是 “看到别人看过的风景”,而是 “留下别人没有的回忆”。
穷游网停在了原地,但旅行的路还在往前走。下一次出发时,或许不用纠结 “攻略够不够细”,而是问问自己:这趟旅程,我想带走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