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一:“同城不同补” 蔓延,经销商陷入 “两难博弈”
当前,“同城不同补” 已成为多地汽车市场的普遍现象,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补贴标准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让消费者持币观望,更把经销商推向了不公平竞争的漩涡。
- 区域差异倒逼经销商 “自掏腰包”:北京某广汽丰田经销商透露,无补贴区域的经销商为留住客户,不得不自行跟进有补贴区域的政策,额外支出直接导致不必要的亏损。
- 规模差距加剧竞争失衡: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调研发现,大型经销商可利用多区域门店优势,将其他区域订单转移至有补贴的门店开票;而中小型经销商因缺乏门店资源,只能通过 “过票” 方式(即从有补贴的大型经销商处 “转卖” 车辆,再销售给消费者)享受补贴,过程中需出让部分利润,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 直营品牌 “择区开票” 冲击经销体系: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穆军指出,部分直营品牌会选择补贴力度大的区域统一开票,这种做法虽因各地经济差异 “无可厚非”,却对传统经销体系造成了直接冲击。
乱象根源:央地分担机制 + 地方自主空间,导致补贴标准 “碎片化”
“同城不同补” 的核心根源,在于汽车消费补贴的央地共担机制与地方自主制定细则的双重作用。根据 2025 年商务部等 8 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5 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实行央地共担:
- 总体按 9:1 比例分担,东部省份为 8.5:1.5,中部为 9:1,西部为 9.5:0.5。
- 补贴分为 “报废更新” 和 “置换更新” 两类:报废旧车买新能源车补 2 万元、买 2.0 升及以下燃油车补 1.5 万元,标准全国统一;但置换更新仅设最高额度(新能源车 1.5 万元、燃油车 1.3 万元),未明确具体标准。
乱象升级:补贴突然暂停比 “同城不同补” 影响更甚
相较于 “同城不同补” 的持续干扰,多地补贴突然暂停对市场的冲击更为直接和剧烈。自 2025 年 5 月中旬起,重庆、郑州、沈阳、武汉、济南、南昌等多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引发市场强烈震动。
- 暂停原因:2025 年国家共安排 3000 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上半年部分省市提前透支资金,导致后续补贴无法持续。
- 市场反应:补贴暂停后,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观望情绪瞬间升温,购车需求大幅收缩;经销商的销售计划被彻底打乱,本就积压的库存更难消化。
- 短期缓解预期:郎学红表示,下半年补贴资金将分季度拨付,其中四季度资金 10 月下达,暂停补贴的区域预计 10 月可恢复,届时市场活力或能得到一定缓解。

破局方向:精准施策 + 统筹安排,重建市场稳定秩序
面对补贴乱象,行业人士普遍呼吁从 “顶层设计” 和 “地方执行” 两端发力,推动市场回归稳定。
- 地方需强化统筹意识:邢海涛建议,各地商务部门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应打破 “各自为政” 的局面,在市域范围内统一补贴标准和时间节点,避免区域内政策冲突。
- 国家层面需加强 “精准性” 引导:郎学红指出,国家已要求地方补贴需强调 “计划性”,包括时间上的均衡发放、金额上的细化分层(避免低价位车过度占用补贴资金),从源头减少政策波动。
- 短期需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后续需确保四季度补贴资金 10 月按时下达,避免因资金延迟导致补贴再次暂停,逐步修复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市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