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大疆毫无征兆地抛出一枚 “重磅炸弹”—— 宣布 10 月 9 日 0 点开启双十一大促,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核心品类全面降价,部分产品降幅高达 1500 元,相当于原价打 7 折。这看似力度空前的优惠,却未如预期般收获一片欢呼,反而将大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疆 Pocket 3:降价风暴的核心漩涡
此次舆情危机的焦点,无疑集中在大疆最具人气的 “网红” 产品 —— 大疆 Pocket 3 上。这款主打卓越画质、便捷操作与超高便携性的云台相机,自推出以来就热度居高不下,凭借出色的自拍与视频记录能力,被冠以 “出游神机” 的称号,市场需求常年旺盛,官方渠道缺货更是家常便饭。更特殊的是,在长达两年的产品生命周期里,大疆 Pocket 3 价格始终坚挺,不仅从未降价,二级市场的现货甚至能轻松卖出几百元的溢价,堪称数码产品中的 “硬通货”。然而,这次大促却打破了所有惯例,带来了 “史无前例” 的降价:3499 元的标准版直降 700 元,2799 元即可入手;全能套装更是直降 900 元,3599 元就能拿下,且比标准版多了 DJI Mic 2 发射器、续航手柄、迷你三脚架和全新收纳包,仅贵 100 元的差价,让产品性价比瞬间拉满。

更让消费者心寒的是,不少人在购买前特意咨询销售 “后续是否会降价”,得到的答复却是 “不会降价,从来没有降过价”。这份当初的 “定心丸”,如今却变成了刺向消费者的 “背刺刀”。据《红星新闻》《现代快报》《凤凰网财经》等媒体报道,这种 “被欺骗” 的感受,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渠道差异:线下用户的 “双重打击”
除了降价时机的争议,线上线下渠道的不同售后政策,更是让部分用户的不满情绪雪上加霜。通过大疆官方商城、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的消费者,大多能享受 7 天价保服务,部分平台甚至有更长的无理由退货期限。即便遇到产品降价,他们也能通过退货重买或申请差价退还的方式减少损失。
但线下购买的用户却没这么幸运。包括山姆在内的多家线下门店明确表示,产品一旦激活且无质量问题,就无法享受退差价或无理由退货服务。在社交媒体上,不满情绪最强烈的正是这批 “刚买没多久就降价,还没法挽回损失” 的线下用户。
不过,事情后续出现了一丝转机。据《蓝鲸新闻》报道,深圳部分线下门店迫于压力,开始为 10 月 2 日至 10 月 8 日期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差价服务。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举措是大疆官方的统一安排,还是个别授权代理店的自发行为。
在这场降价风波中,还有一群 “最倒霉的人”—— 为了赶在国庆出游前用上大疆 Pocket 3,不惜加价 300 元左右从黄牛手中购买现货的用户。如今官方大幅降价,二级市场价格应声下跌,黄牛甚至开始打折抛售,全能套装的二级市场价格已跌至三千出头。短短十几天,部分型号的差价接近千元,且二级市场交易无法享受官方价保,这些用户的损失堪称 “惨重”。

缺货背后:大疆的 “饥饿营销” 争议
消费者对此次降价的强烈反应,并非仅仅因为短期价格波动,更源于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而这一切都与大疆 Pocket 3 “贯穿始终的缺货问题” 密不可分。在长达两年的产品生命周期里,大疆 Pocket 3 在中国大陆市场 “一机难求” 已成常态。最受普通消费者欢迎、性价比最高的 “标准套装”,在官方线上渠道几乎常年处于 “暂时缺货” 或 “到货登记” 状态,消费者需要定时参与抢购,成功率却极低,糟糕的购买体验让不少人倍感挫败。
追溯缺货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阶段。产品发布初期,缺货确实受客观供应问题影响:Pocket 3 搭载的 1 英寸 CMOS 传感器属于精密光学元件,全球优质供应商有限,核心元件供应存在瓶颈;同时,产品发布后迅速 “破圈”,市场需求远超预期,产能爬坡也需要时间。

支撑这一猜测的证据有两点:一方面,当 “标准套装” 一机难求时,价格高出千元的 “全能套装” 却长期货源充足,明显带有捆绑销售、提升客单价的意图;另一方面,缺货具有 “区域性”,同一时期,海外市场线上线下都能轻松买到 Pocket 3,说明全球总产能并非根本问题。
对大疆而言,这种 “饥饿感” 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既维持了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与话题性(小红书上 Pocket 3 相关笔记超百万篇),又凭借二级市场坚挺的保值率,为产品塑造了 “高价值、硬通货” 的形象。这种由稀缺性带来的品牌光环,其营销效果远超千万级广告投入。

降价背后:大疆的 “无奈与野心”
事实上,大疆并非不清楚降价可能引发的用户反弹,但在多重压力下,降价已成必然选择。首先,为新品铺路是重要原因。有消息称,大疆 Pocket 4 预计将于 12 月发布,此次降价可清理 Pocket 3 的库存,为新品上市腾出市场空间。
更关键的是,面对竞争对手的 “围剿”,大疆急需通过降价建立价格护城河。据《凤凰网财经》及数码博主爆料,OPPO、vivo 等手机巨头计划在明年推出对标大疆 Pocket 3 的手持云台相机产品,这对大疆而言,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以大疆 Pocket 3 初期产能瓶颈 ——1 英寸影像传感器为例,OV 不仅能以更低价格采购,还能保证稳定充足的供应,这恰好击中了大疆的 “软肋”。在此背景下,大疆选择提前降价,以性价比吸引更多新用户,扩大用户基数,即便牺牲部分老用户利益,从商业角度看也属 “合理选择”。
结语:信任危机下的大疆未来
只是,这场商业操作的代价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线下用户的 “无差别背刺”,让大疆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与用户忠诚度遭遇考验。这种 “牺牲老用户换市场” 的做法,究竟是饮鸩止渴,还是未雨绸缪的妙棋?答案或许要等到大疆 Pocket 4 发布后才能揭晓。如果新品能凭借出色的性能与体验赢回用户信任,此次降价风波或许只是一次短暂的 “插曲”;但如果新品未能达到预期,且大疆未能妥善处理老用户的诉求,那么这次信任危机对品牌造成的伤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修复。大疆未来的路,还需在市场竞争与用户信任之间,找到更平衡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