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 4000 元!小米 17 Pro 硬刚 iPhone 17 Pro,顶配版悬殊超 1.1 万

收录于 3C数码 持续更新中
在 “正是闯的年纪” 这一信念加持下,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于近期完成了 2025 年的第 6 场年度演讲。这场演讲不仅是小米新品的集中亮相,更揭开了其从 &ld
在 “正是闯的年纪” 这一信念加持下,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于近期完成了 2025 年的第 6 场年度演讲。这场演讲不仅是小米新品的集中亮相,更揭开了其从 “焦虑赶超” 到 “直面对标” 的战略跃迁 —— 从手机终端到核心芯片,从产品定价到生态互联,小米正以苹果为明确靶心,打响一场全方位的竞争突围战。


从 “看不到希望” 到 “每项功能对标 iPhone”:雷军的 5 年心态转折

回溯 5 年前,雷军在演讲中坦言曾深陷 “难以言说的焦虑”。彼时的智能手机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三座 “无法逾越的大山”,小米在高端市场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可能,“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 的疑问,成为当时战略抉择的核心困境。
而这场演讲的下半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 ——“对比 iPhone17……” 成为雷军介绍小米 17 时的高频表述。无论是芯片性能、续航能力,还是屏幕素质、摄影配置,小米 17 的每一项核心功能发布,都以苹果最新机型为参照系。这种 “主动拉踩” 的背后,是小米 5 年前启动手机业务高端化时就埋下的战略伏笔:“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最终赶超第一”,雷军在 9 月 24 日的预热视频中,早已点明选择苹果作为对标对象的底层逻辑 —— 正如保时捷、特斯拉在各自领域的标杆地位,苹果的技术壁垒与生态护城河,正是小米需要突破的最高标准。


小米 17 系列:用 “性能追平、价格腰斩” 硬撼 iPhone

作为小米高端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果,小米 17 系列从产品定义到命名逻辑,都深度贴合 “对标 iPhone17” 的思路,更以 “极致性价比” 形成差异化冲击。

核心参数:从芯片到续航全面看齐,尺寸设计精准卡位

雷军明确表示,小米 17 标准版的规划基准是 “iPhone17 Pro”,性能目标直指苹果高端机型。具体来看,该机型搭载全球首发的高通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采用第三代 3nm 工艺制程,CPU 为八核架构且超大核基于第三代 ARM 架构打造,主频高达 4.6GHz—— 这一数值被雷军称为 “当前手机 Soc 的最高主频”,其单核、多核性能可与苹果 A19 Pro 持平,GPU 性能更是实现超越。
续航能力上,小米 17 标准版配备 7000mAh 电池,容量几乎是 iPhone17(3692mAh)的两倍,解决了小屏旗舰 “续航焦虑” 的行业痛点。尺寸设计上,6.3 英寸屏幕、8.06mm 厚度、191g 重量的组合,既保证了握持手感,又通过 “所有细节精致度不亚于 iPhone” 的打磨,向高端市场的工艺标准看齐。
而在升级款机型的命名上,小米打破往年 “Pro+Ultra” 的传统,首次采用与 iPhone17 系列一致的 “Pro+Pro Max” 双机型策略:小米 17 Pro 厚度 8mm、重 192g、续航 6300mAh,主打均衡体验;小米 17 Pro Max 则以 6.9 英寸直屏、219g 重量定位大屏旗舰,两款机型均搭载 “妙享背屏” 这一定制化功能,试图在差异化体验上突破苹果的设计框架。

价格屠夫:最高价差 1.1 万元,性价比优势拉满

相较于 iPhone17 系列的定价,小米 17 系列的价格优势堪称 “降维打击”。其中,小米 17 标准版起售价 4499 元,比同定位 iPhone17 低 1500 元;小米 17 Pro 起售价 4999 元,较 iPhone17 Pro 便宜 4000 元;小米 17 Pro Max 起售价 5999 元,与 iPhone17 Pro Max 的价差同样达到 4000 元。
若对比顶配版本,差距更为显著:小米 17 Pro Max 顶配版售价 6999 元,而 iPhone17 Pro Max 2TB 版本售价高达 17999 元,二者价差约 1.1 万元。目前,小米 17 全系列已开启预售,将于 9 月 27 日 10 点正式开售,价格层面的巨大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撬动苹果的高端用户群体。



不止于手机:从磁吸配件到生态互联,小米的 “苹果兼容术”

除了核心机型,雷军在演讲中还发布了一款可兼容 iPhone17 全系列的磁吸充电宝,并幽默喊话苹果用户:“iPhone 不做的我们来做好吗?你们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在我这里许愿。” 这种 “补位苹果” 的产品策略,背后是小米在生态层面 “接近兼容、错位竞争” 的布局。
针对手机双持用户,小米实现了跨品牌生态互联:iPhone 用户可查看并直接回复小米手机的通知,小米手机也能同步显示 iPhone 的信息,打破了苹果生态的封闭壁垒。这种 “兼容而非对抗” 的思路,既降低了苹果用户转向小米的门槛,也为小米生态积累了更多潜在用户 —— 毕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仍是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头部玩家,“先兼容再转化” 成为小米生态破局的关键一步。


500 亿造芯与市场突围:小米缩小与苹果差距的 “双引擎”

如果说产品与生态是小米对标苹果的 “前端武器”,那么自研芯片与市场份额的突破,则是支撑这一战略的 “后端根基”。

十年投入 500 亿:造芯锁定 “高端切入”,对标苹果华为路径

“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雷军在演讲中强调。经过对行业标杆的研究,小米发现苹果、华为的芯片布局均从 “最高端切入”—— 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能通过低端 SoC 实现技术突破,只有瞄准高端市场,才具备生存与赶超的可能。这一结论直接奠定了小米的造芯策略:“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聚焦高端芯片研发,试图复刻苹果 “自研芯片 + 自研系统” 的生态护城河。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自研芯片 + iOS + 算法” 构建的闭环生态,而自研芯片正是小米等品牌厂商打破这一闭环、构建独立生态的关键。从玄戒芯片到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深度定制,小米的造芯之路虽起步较晚,但已明确 “对标苹果技术标准” 的方向,成为缩小与苹果差距的重要一步。

市场份额逼近:全球第三紧追苹果,中国市场反超

造芯与产品策略的成效,已在市场数据中显现。IDC 发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小米以 4250 万台的出货量、14.4%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仅次于三星(20.1%)与苹果(15.7%)。从数据差距来看,小米与苹果的出货量仅相差 390 万台,市场份额差距仅 1.3 个百分点,二者已进入 “近身肉搏” 阶段;且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 0.6%,在头部厂商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在中国市场,小米的表现更为亮眼。该季度小米以 1040 万台出货量、15.2%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是前五名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厂商,且已超越位列第五的苹果(中国市场份额 14.8%)。这一成绩意味着,在苹果的核心市场之一,小米已实现局部反超,为其高端化战略提供了本土市场的支撑。
从 5 年前的 “焦虑迷茫” 到如今的 “直面对标”,雷军与小米的转型,本质上是一场 “以强者为师、向第一挑战” 的行业突围。无论是小米 17 系列对 iPhone 的参数与价格冲击,还是 500 亿造芯的长期投入,亦或是生态层面的兼容破局,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打破苹果的技术与生态垄断,成为真正的全球高端手机品牌。这场对标之战,才刚刚开始。

推荐3C数码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