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推行三年遇困:谁来为 “卡脖子” 的用户撑腰?

收录于 3C数码 持续更新中
  作为移动的“忠实老用户”,我手里的号码已经陪我走过了职场十年。从刚工作时公司给的500元话费报销额度,到后来自主承担每月超百元的支出,这个号码像根无形的线,

  作为移动的“忠实老用户”,我手里的号码已经陪我走过了职场十年。从刚工作时公司给的500元话费报销额度,到后来自主承担每月超百元的支出,这个号码像根无形的线,一头拴着我的社交关系,另一头牵着运营商的套餐陷阱。

  转折点出现在“携号转网”政策落地那年。听朋友炫耀着几十块钱就能拿下不限速流量+几百分钟通话,甚至还有8元保号的“神仙操作”,再看看自己98元套餐里仅1G的流量,我第一次动了换运营商的念头。那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套牢”——为了所谓的“优惠”,号码绑定了保底消费合约,想转网?先等合约到期。

  这一等就是两年。期间移动客服的挽留电话从未断过,“先生,给您升级个200元套餐,送您半年会员”“办理这个保底158的业务,流量翻倍”,每次我都干脆利落地拒绝。为了减少话费损耗,我额外办了张流量卡,转头又找移动协商:“能不能取消所有流量,只保留500分钟通话?”得到的答复却是“流量最少1G起步”。最终套餐改成98元=500分钟+1G流量,加上亲情网费用,每月还是破百。

  今年回老家,我揣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直奔电信营业厅。本想借第三方施压,却被告知号码还绑着移动的“统一支付”和“亲情网户主”业务,必须先解绑。咨询套餐时,电信店员先是报出88元=500分钟+30G流量,见我犹豫,突然改口“38元也能办”。这突如其来的降价,让我摸不透运营商的定价逻辑。

  拿着电信的报价单回到移动营业厅,好戏才真正开始。店员先是以“网点权限不够”为由推脱,说全区只有另一家营业厅能办转网,偏偏当天已过办理限额。眼看我转身要走,她话锋一转:“要不我们给您申请折扣?7折怎么样?”见我不为所动,又急忙降到6折。最终,原本98元的套餐变成60元,无保底消费,有效期一年。这场拉锯战,以我“妥协式胜利”告终。

  离开前店员偷偷叮嘱:“以后换套餐直接来门店,电话里好多业务都办不了,一年后到期再来,说不定能拿到更低折扣。”这话听得我哭笑不得——消费者想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套餐,竟需要靠“博弈”和“钻空子”。

  异地办理的不便、合约捆绑的套路、差异化定价的猫腻,这些年我为这个手机号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无数次沟通的精力。我们从不奢求运营商亏本让利,只是希望浙江的用户不用羡慕上海的套餐,移动的用户不用嫉妒电信的优惠。毕竟消费者怕的是麻烦,不是傻。当“携号转网”成为争取权益的唯一途径时,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光要吃好

推荐3C数码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